丹麥社區圖書館:從閱讀出發的社區營造
「丹丹愛閱讀」團隊在新竹市深耕多年,以丹麥社區圖書館為核心,透過在地化、具文化深度與敘事感的方式,推動社區營造、文化保存及永續發展。本簡報將帶您回顧我們如何透過閱讀的力量,凝聚社區,共創美好家園。
我們相信,一個充滿書香的社區,不僅能提升居民的知識涵養,更能成為社區交流、互動與成長的平台。從二手書的回收再生到多元主題的共學課程,丹麥社區圖書館見證了居民們的熱情與參與,也描繪出新竹市社區營造的獨特風景。
章節一:社區營造的初心與啟程
2019年:二手書回收再生與社區共學基地
書香再續:環保的起點
丹麥社區圖書館的創立,源於一個簡單卻意義深遠的理念:讓二手書獲得新生。我們深信每一本書都有其獨特的生命與故事,不該在被閱讀一次後便走向終點。透過二手書的回收與再生,我們不僅實踐了環保的價值,更為社區居民提供了一個知識共享的平台。這些承載著智慧與情感的書籍,得以在社區中繼續流轉,串聯起人與書之間的美好緣分。
共學基地:知識的沃土
圖書館不僅是書籍的收藏地,更是社區共學的基地。我們從2019年起,在新竹市文化局的支持下,廣邀各領域的老師,設計一系列豐富多元的共學課程。這些課程涵蓋了文學、藝術、科學、生活技能等各方面,旨在激發居民的學習熱情,促進知識的交流與碰撞。我們期待透過持續的學習,讓社區成為一個不斷成長與進步的有機體。
社區營造:凝聚的力量
「第一年的社區營造」為丹麥社區圖書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我們從最初的二手書回收,逐漸發展出更廣泛的社區參與活動。透過這些活動,居民們不再是單純的圖書館使用者,而是成為社區營造的積極參與者。他們在這裡結識新朋友,分享彼此的經驗與智慧,共同為社區的發展貢獻力量。這種由下而上的自發性參與,正是社區營造最珍貴的成果。
2020年:小小社造員與丹麥故事屋
小小社造員:夢想的圖書館
2020年,在文化部與郭富華老師的指導下,我們推出了「小小社造員」計畫。這個計畫旨在鼓勵學童們思考自己理想中的社區生活與活動,並討論可行的實踐方法。孩子們以天馬行空的想像力,寫下他們對「夢想的圖書館」的期盼,描繪出一個充滿活力、創意與溫馨的未來空間。他們不再是被動的學習者,而是積極的社區夢想家。
此外,郭靜舟老師也帶領學童們進行丹麥社區圖書館的Logo設計。孩子們將對社區的熱愛與對圖書館的想像,融入到Logo的創意發想中,每個設計都充滿了童趣與對社區的深刻連結。這些獨特的Logo不僅是藝術創作,更是孩子們對社區認同的具體展現。
丹麥故事屋:共享的溫暖
「丹麥故事屋」是社區營造活動中的一項自發性亮點。除了圖書館定期舉辦的活動外,我們也邀請社區住戶們輪流擔任說書人,分享自己的故事或介紹他們的專業。在圖書館固定開放的週二與週四,總有熱心的住戶帶著故事書,或是準備手作材料,甚至帶著孩子們一起進行體育活動。這種溫暖的共享氛圍,讓圖書館成為社區居民交流情感、增進鄰里情誼的場域。
我們也積極鼓勵孩子們成為故事的傳遞者,讓他們不僅是聆聽者,更是敘事者。當孩子們站上故事屋的舞台,用稚嫩的聲音講述故事時,那份自信與喜悅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,也讓丹麥故事屋充滿了獨特的生命力。
章節二:疫情下的韌性與創新
2021年:後疫情時代的社區營造
線上共學:突破空間限制
疫情的爆發並未阻礙丹麥社區圖書館的營造腳步。面對嚴峻的挑戰,我們與新竹市文化局及林佳欣老師共同努力,迅速將社區營造活動轉為線上模式。這不僅讓丹麥社區的居民得以持續參與,更吸引了全台灣各地對社區營造有興趣的學童一同加入。線上課程突破了地域限制,讓知識的交流與社區的連結在雲端持續發酵,展現了數位時代社造的無限可能。
議題思辨:培養公民素養
在疫情期間,我們舉辦了多場線上思辨活動,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關於「家人是否應該打AZ疫苗」的辯論。學童們在老師的引導下,積極收集資料,理性分析不同觀點,並進行深入的討論。這不僅培養了他們的批判性思考能力,也讓他們了解到在面對公共議題時,應如何運用知識、尊重多元意見,並做出獨立判斷。
創意展現:記錄生活點滴
為了讓學童們記錄疫情下的生活,我們鼓勵他們拍攝「疫情生活影片」,用鏡頭捕捉身邊的變化與感觸。同時,也讓他們為老闆策劃「疫情便當」,體驗社會分工與合作。此外,郭靜舟老師帶領的「口罩設計」與「漫畫設計」課程,更讓孩子們透過藝術創作,抒發對疫情的感受,並以童趣的方式記錄下這段特殊的歷史。這些作品不僅是疫情下的生活寫照,更是孩子們對抗逆境的創意表達。
章節三:永續發展的在地實踐
2022年:永續行動方案與在地參訪
永續思辨:從概念到行動
2022年,我們將社區營造的重心轉向永續議題。在林佳欣老師的引導下,學童們深入學習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s)的概念,並結合自身生活經驗,設計出一份份具體的「永續行動方案」。這些方案不僅是紙上談兵,更鼓勵孩子們將永續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,從垃圾減量、能源節約到水資源保護,每個小小的行動都匯聚成改變的力量。
郭靜舟老師也引導學童們將永續概念以藝術形式呈現。在「永續漫畫」中,孩子們透過可愛的動物故事,生動地說明了我們在生活中可以如何實踐永續。而「廢棄品藝術」則真正落實了永續概念,將回收的廢棄材料轉化為充滿創意的藝術品,展現了化腐朽為神奇的再生力量。
在地參訪:經驗的啟發
為了讓學童們對永續發展有更具體的認識,呂馨玲老師帶領大家進行了「裸食商店」與「橫山有機農場」的參訪。透過實地走訪,孩子們親身了解了其他地區在永續實踐方面的做法。他們認識了「蚯蚓哥哥」,學習有機農業的奧秘,並了解到裸食商店如何減少包裝、推動循環經濟。這些參訪不僅拓展了孩子們的視野,更激發了他們對在地永續發展的熱情。
此外,我們也首次舉辦了「自辦成果展」,讓學童們帶著自己的永續行動方案,勇敢地在公園裡向鄰居們分享。孩子們用純真的語言,將複雜的永續議題轉化為生活化的故事,讓更多社區居民了解並認同永續發展的重要性。這場成果展不僅是學習的總結,更是社區共學力量的具體展現。
2023年:客語文化傳承與綠建築設計
公廈傳唱客家世界:丹丹合唱團
為了活化客語文化,我們與客家委員會合作,由林佳欣老師和徐薏蘭老師帶領成立「丹丹合唱團」。透過合唱的方式,讓客語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,也吸引了更多社區住戶加入。我們相信音樂是跨越語言隔閡的最佳橋樑,讓客家文化在歌聲中傳承與流動。
英客語小舞台:在地市場買客家
連怡雰老師和徐薏蘭老師共同指導學童們打造「英客語小舞台」,融入社區附近的地景,讓學童們可以用英語和客語在市場買東西。這種結合生活情境的學習方式,讓客語不再只是課本上的知識,而是實際應用的工具,提升了孩子們的語言溝通能力。
舌尖上的客家話:三義客庄體驗
彭美娟老師帶領學童們走進三義客庄,親身體驗客家傳統文化。孩子們與客家阿婆一同製作美味的豬籠粄,感受客家美食的獨特魅力。而呂馨玲老師則帶領大家走訪關東市場,用學習到的客語購買客家美食,讓客家話真正融入到日常生活中。
SDGs綠建築設計:未來城市的想像
郭靜舟老師指導學童們將綠建築概念應用到他們熟悉的場域,如丹麥社區、北歐社區和關東國小。孩子們發揮創意,設計出符合SDGs精神的綠建築方案,將永續發展的理念落實到建築設計中,共同描繪出他們心中未來的永續城市。
展望未來:社區營造的榮耀與持續
成果豐碩,榮耀肯定
多年來的努力耕耘,丹麥社區圖書館的社區營造計畫獲得了廣泛的肯定,榮獲了
親子天下「創新教育100」
與
遠見天下「未來教育100」
的殊榮。這些肯定不僅是對團隊的鼓勵,更是對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的最高讚譽。這證明了在地化、具文化深度的社區營造模式,能為教育與永續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。
持續深化,共創美好
客語社區營造是我們未來持續深化的方向。我們將繼續凝聚社區住戶與鄰近公寓大廈的居民,共同學習與推廣客語。透過更多元的活動,讓客家文化在社區中生根發芽,代代相傳。丹麥社區圖書館將持續作為社區的核心,秉持著「從閱讀出發,讓社區更美好」的信念,不斷探索與創新,為新竹市的社區發展注入更多活力。
感謝您的聆聽,期待與您一同為社區的永續未來努力!
Made with